農資傳統服務將迎來物聯網
農資行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農資傳統服務將提升到物聯網技術,農資傳統服務迎來物聯網。
近日,記者從在江蘇省無錫市召開的全國農資物聯網建設暨農資經營服務創新現場會上了解到,物聯網技術提升傳統農資服務取得初步成果,已形成化肥、農藥、種子、倉儲、物流、銷售、售后服務全產業鏈農資物聯網技術解決方案等系列自主知識產權17套;國家與行業標準正式發布1個、待審3個;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5項、公開與受理31項;國家軟件著作權72項,為建立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現代農資經營服務網絡體系奠定了堅實基礎。
據悉,2011年9月,全國供銷總社與中科院簽訂了《共同建設農資現代經營服務網絡體系戰略合作協議》,經過雙方三年多的努力,取得三方面成果。一是初步完成了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資流通業務的融合。建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農資物聯網技術體系;突破了隱形二維碼、土壤肥力建模和面向精細施藥的病蟲害自動識別等系列關鍵技術;頒布并實施了《農資商品電子代碼編碼規則》等行業標準。二是共同推進了農資物聯網示范基地建設。推動了全國供銷總社農資物聯網應用示范基地(無錫)建設工作,目前基地已經完成了農資物聯網產業園及國家農資物聯網數據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農資質量追溯及網上查詢系統、農資配送智能調度、病蟲害遠程診斷、農資企業運營管理、門店遠程監視等基礎支持系統的聯調聯試。三是有效實施了農資管理與流通智能信息平臺研究及應用示范項目。實施了科技部“十二五”科技支撐重點項目,應用示范單位在肥料、農藥、種子及農資連鎖等主要農資產品及服務模式方面開展應用示范工作,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于傳統農資流通的經營管理流程,在運用物聯網技術推進農資質量追溯體系建設、開展企業智能化管理、農資信息化服務等方面,結合實際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應用模式。
中科院有關人士在會上表示,下一步中科院將集合軟硬件資源,幫助全國供銷總社完善農資大數據中心等項目的建設及應用,同時推動農資物聯網技術的產業化發展,積極推廣農資質量追溯防偽系統、網上莊稼醫院、我的農場、供銷E市場等網上供銷社平臺及技術的示范和應用。